top of page

蒙特利尔岛上的Pointe-Claire市


与西岛其它市镇的功能相似,Pointe-Claire市也是蒙特利尔市的“卧室”,居住功能居于第一位;但是,这座小城的经济比西岛其它城镇更活跃,尤其是零售业、灯光设备制造业、工商业楼宇出租业等。小城有很多旅游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当属Pointe-Claire风磨,这个风磨同时也是这座城市的重要标志。

历史

1669年,Nicolas Perrot在自己的作品中首次描述了Pointe-Claire这个地方。1686年, Pointe-Claire作为地名首次出现在地图上。虽然早在1613年,Samuel de Champlain就泛舟到达过这里,但他在报告中并没有提到什么可以看得见的村子和房舍。Pointe-Claire地名主要指半岛、或者风磨、修道院、Saint-Joachim de Pointe-Claire Church教堂所在的凸出位置。这一片凸出土地一直延伸到Saint-Louis,站在这里,周围景致尽收眼底。

1684年,这里出现了第一次土地分封,第一位领主是Pierre Cabassier,当时封出去的土地仅是Pointe Charlebois东面的一小片土地。在领主体制之下,圣胥尔比斯宣道会(Society of Saint-Sulpice)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风磨,方便移民加工食物,而移民又通过加工粮食而向教会支付一些费用。

1707年,因为1701年的蒙特利尔和解条约已经生效多年,在当时的地区行政长官Jacques Raudot的命令下,从Dorval到蒙特利尔岛西端开辟了一条名为“国王之路(Chemin du Roy)”的道路。随之,这个郊区被一分为三:St. Rémy (现在的Boulevard-des-Sources)、St. Jean 和 St. Charles。在St. Rémy与St. Jean之间,有33片分封土地,共计大约20亩到30亩。那时候,Pointe-Claire只能用船才能够到达。

1713年,教会在这里创建了一个教区,管理范围包括Pointe-Claire及大部分西岛地区。1714年,在地形向湖泊凸出的位置建设了一座教堂,这座教堂一直保存至今。多年以来,这里一直是巡回传教士来往的地方,教堂最早的名称是Sain-Francois-de-Sales教堂,但是,在教堂建成半年之后,又更名为Saint-Joachim教堂。教堂全部用石头建成,四面环水,成为占地两亩(7000平房米)的要塞。这座教堂也是Beauharnois总督防御易洛魁人侵扰的重要据点。与此同时,这里也是探险者的临时补给站和避难所。

1728年到1929年,要塞周围又出现了一个铁匠铺和木工作坊。1765年,这一带有783个居民,74片分封土地分别属于35位地主,木质房屋和石头房屋的总数量为19栋。

1854年Saint-Joachim-de-la-Pointe-Claire市政机构建立,稍后改名为Pointe-Claire。

1855年,加拿大主干铁路延伸到这里,把Pointe-Claire与蒙特利尔连接起来。这项工程为Pointe-Claire带来了更多的移民,从而加快了这里的开发。工业化进程不仅仅促进了这里的繁荣,而且为原来的农业居民提供了近便的市场。1893年, Otto Frederick Lilly购得Saint Jean一代的土地,这里的城市化随之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Otto Frederick Lilly说服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在Pointe-Claire的Cedar街头建设了一个车站。这位新来的地主还自费在车站和Lakeshore Road之间修建了一条新路。1920年,Cedar街两边都建成了居民点。1940年,20号公路又穿过这里,从而使得这个小镇更加欣欣向荣。紧接着,市政厅、警察局、文化中心、消防站等设施都相继建成。

Pointe-Claire的建设并非一番风顺。波波折折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00年的大火灾。当时,大半个村子都被大火烧成灰烬。当年5月22日凌晨2点,一座无人居住的房屋起火。随后,风助火势,大伙迅速蔓延。当时的水源也很缺乏,只有几口水井,或者从河里取水再运到现场。当时的消防工具只是两轮消防喉辘和人力泵。居民的努力似乎一点作用都没有,于是向蒙特利尔求助。消防设备虽然经火车运来了,但是已经太迟了。de l'église街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有大约30多栋房屋被毁,其中包括邮局、市政厅,200多人顿时无家可归。

2002年,蒙特利尔市政重组,Pointe-Claire被并入蒙特利尔,成为一个区。但是,2003年大选之后,2004年,经过一次全民公决,2006年这里又重新成为一个独立的城市。

名胜古迹Communal Mill

Pointe-Claire的名胜古迹很多,它们既是整个西岛从蛮荒之地发展到蒙特利尔大花园进程的见证,也是前辈移民世世代代悲欢离合故事的浓缩和固化。在这里,限于篇幅,我们只介绍其中的三处文物古迹。

首先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The Presbitary(神甫宿舍)。这座建筑物最早开工建设的时间是1848年。在此之前,1705年,第一个神甫宿舍在Pointe-Claire建成,1786年被扩建。1848年,老房子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更宽敞、更气派、更古典得房屋,建设者是Narcissus Prévost和能工巧匠Basile Daoust。建筑物三面用粗糙的天然石料砌筑,门面墙用打磨过的石头砌筑。现在的建筑物保留了建筑师Théo Daoust设计的大部分原貌。1954年,神甫宿舍经历了一次大修,建筑物的外观略微有些改变,但是内部装饰仍然保持不变。

接下来,让我们大概看看St-Joachim of Pointe-Claire Church教堂。这座石头教堂最早建于1713年。1746-1848年,本地居民建设了第二座教堂,取代原来的教堂。在重建中,教堂的尖顶部分进行了两次恢复工作,可见当初的建设条件并不是很好。1858年, Victor Bourgeau (1809-1888)设计了第三个教堂的建设图纸,而实际动工则拖延到1868年才开始。1870年,建筑师Alcibiade Leprohon通过合约加入项目。1876年,另一位合伙人François-Xavier Archambault又加入建设团队。教堂的内部装饰是在1879年至1881年间才完成的。1881年4月17日,一场大火烧掉了老教堂,火势蔓延到快要完工的新教堂,两座教堂都很快被烧成灰烬。同年,还是那个建设团队,又再次担负起教堂的建设任务。1885年,教堂终于建成,尽管如此,这座教堂却提前两年(1883年)向教民提供服务。教堂的新哥特式垂直线条使得它格外引人注意;尤其是正面的塔楼和侧面的支柱,使得建筑物更加雄伟壮丽。整个建筑物是完全对称的。所有的框架和装饰物,都按照哥特式的风格设计建设。

最后我们要介绍的是前面提到过的风磨。现在,这座风磨被称为Communal Mill,位于St. Joachim街1号,建于1709-1710年,1982年被例如国家遗产保护名录。作为西岛最早的殖民遗迹之一,风磨濒临St-Louis湖,正好位于圣胥尔比斯宣道会原属土地上面。1708年,Léonard 与Charles Paillé一对父子与圣胥尔比斯宣道会签订合约,共同建设这座风磨。负责建设风磨的框架,并且安装所有的机械部件。随后,这座双层木结构塔楼式建筑物便耸立在这片凸出地形上面。1709年2月27日,Jean Mars家族又入伙,风磨原有设计出现了一些改动,新加入者的“(新风磨)完美无缺......用石灰石和砂岩砌筑,直径12英尺,高24英尺”理念得以实施。在风磨的四周,又规划建设了一些木桩篱笆,用来防御易洛魁人的入侵。风磨建成之后,宣道会将其出租出去,通过收取年费的方式获利。1824年,风磨被全面维修了一次,之后,1837年12月28日,被出售给了一位名叫Amable Saint-Julien的农民。1847年,Saint-Julien支付完所有的土地出让金。1854年,风磨连同下面的土地都转手到Dubois家族,稍后的1866年,又转手到圣母院教会手中。从1880年开始,这座风磨就已经废弃不用,只是作为一处殖民见证,同时也是一处理想的观景台。1954年,这里又经过了一次外部装修,一些风化的石头被替换了下来。1962年,破败不堪的顶棚也得以维修。1967年,风车叶轮也换成了新的。这个风车的设计师是Marc Angers,风车新叶轮与Ile-aux-Coudres和Verchères的风车叶轮很相似,极有可能是在这两座风车叶轮设计的启发和影响下完成的。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