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蒙特利尔西南区的Pointe-Saint-Charles


蒙特利尔西南区总共有五个社区。除了Saint-Henri和Petite-Bourgogne之外,还有Côte-Saint-Paul、Ville-Émard和Pointe-Saint-Charles三个社区。

Pointe-Saint-Charles社区是蒙特利尔最古老的社区之一,古老资格仅排在蒙特利尔老港之后。这个社区的名称来自Charles Borromée主教。

社区概况

Pointe-Saint-Charles是西南区延伸到市中心的一部分。社区北部边界为Bonaventure高速公路,东部和南部边界为圣·劳伦斯河,西南部以Decarie高速公路、Atwater街为界,西面和西北面是Lachine运河。社区毗邻小勃艮第、Griffintown、老港和凡尔登区。社区经济较为落后,居民经济收入比较微薄。虽然社区内也开发了一些豪华公寓,但是普通市民却没有能力享用。Pointe-Saint-Charle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但是社区居民的各种组织却非常强大。这些组织活跃在古迹保护、社区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

历史沿革

在Ville-Marie建城二十年之后,1642年,蒙特利尔这座城市的奠基人Paul de Chomedey, Sieur de Maisonneuve将这一片土地分配给Marguerite Bourgeoys,圣母修道院(Congrégation de Notre-Dame)经营农业。于是,该修道院的修女们在这里开辟出30英亩(相当于十公顷)的农田。到了十八世纪中叶,农场规模又扩大到200英亩(相当于68公顷)。修女们在这里建成了Maison Saint-Gabriel,这是迄今为止蒙特利尔仅存的最古老建筑物之一。这座建筑物现在已经被列入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且开辟为博物馆。

到19世纪中叶,这一片土地的主要用途还是农业。从1848年La Chine运河开通之后,因为运输的便利,很多企业家在这里建设了不少工厂,工人也大批地聚集在这里。1853年,当时的地主Sulpician Order将这片土地分割为若干块,其中的一大块被铁路公司购买作为铁路及货场用地。之后,这里又迎来了大批法裔加拿大人和爱尔兰、英格兰、苏格兰、波兰、乌克兰等族裔的移民前来打工谋生。从20世纪初开始,各种族裔文化背景的移民杂居在一起,每个族裔社区又分别建设了自己的教堂。

到了1860年,这里成为当时加拿大最为繁忙的工业社区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英裔工人建设的长条状排屋,成为了全蒙特利尔最为典型的社区建筑物。1874年,蒙特利尔市已经和Saint-Gabriel村连成一片。到了1887年,这个村子整个并入蒙特利尔市的管辖范围,成为这座城市的重要行政区。20世纪初,Pointe-Saint-Charles形成了两个行政区,西面的St-Gabriel区和东面的St-Ann区。当时的St-Ann区还包括今天的Grifffintown社区,并且一直延伸到McGill大街,这个区后来发展成为今天我们常说的蒙特利尔老城(Old Montreal)。

与Lachine运河两岸其它社区相似的是,自1960年以来,因为圣劳伦斯海运系统(Saint Lawrence Seaway)的开通,Lachine运河漕运的关闭, Pointe-Saint-Charles日渐没落下去。接下来,Goose村拆除,Bonaventure高速公路开通,又使得这个社区雪上加霜。加上社区基础设施残缺不全,Pointe-Saint-Charles的居民长期处于困境之中。1968年建成的社区诊所(CLSC)一直沿用至今,为全省最简陋的社区诊所之一。1970年,这里开发出很多社区福利房屋;现在,此类房屋占全社区房屋总量的四成。1978年,该社区才有了一个地铁站(Charlevoix站)。

近几年来,Pointe-Saint-Charles社区开始绅士化(Gentrification)。1988年,以前的垃圾场改建成了蒙特利尔科技园(Montreal Technoparc)。Lachine运河的重新起用也个刺激了社区的复兴。现在,沿着运河新建起很多高档公寓。但是,这却给社区的发展带来另外一个副作用:刺激房租上涨,从而增加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成本。2005-2006年间,政府曾经有意把赌场建在这里,但是因为社区民间组织的反对,这项规划最终流产。

交通、教育、文化

如前所述,Charlevoix地铁站就建在Pointe-Saint-Charles,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通行便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