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出的社区Griffintown
在蒙特利尔,有两个已经不复存在的老社区——Griffintown and Goose Village。这两个社区曾经位于蒙特利尔市中心西南部,老港的西面。现在,这里成了蒙特利尔市西南区Pointe-Saint-Charles社区的一部分。
但是,在19世纪,这里曾经是几千爱尔兰移民(大部分信奉天主教)的安家之所,其中大部分人用他们的双手建成了今天的维多利亚大桥、市内外铁路线、北电大厦等建筑物。
今天,这里的居民已经与19世纪的情况大不一样,Griffintown and Goose Village完全成为了一个多族裔社区。尽管如此,爱尔兰社区还是诉求将这里作为北美爱尔兰人的故乡之一加以保护。
如果没有早期移民的艰苦劳动,就没有蒙特利尔今天的繁华。Griffintown and Goose Village这两个老社区正是前辈移民打拼的见证。因为食物缺乏,环境恶劣,疾病流行等原因,很多爱尔兰裔天主教徒都死于非命,幸存下来的主要定居在魁北克城和Griffintown and Goose Village。
今天,在维克多利亚大桥附近的一块黑色岩石,就是人们纪念这些前辈的寄托。战后重工业的崩溃与Lachine 运河的断航,都使得这两个社区成为本地最贫穷的社区。到今天为止,这里还是低收入人群的主要聚集区。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在努力改变这个社区的现状,对这里进行改造和建设。但是,拆迁、土地平整、环境规划等成本费用都不是在短时间内解决的,所以,一些重要工程和大型项目一直延误不决。现在,让我们先对Griffintown做一个大致的了解。Griffintown曾经是蒙特利尔市中心偏西南一带居民区的俗称。
从1820年到1960年期间,这里的主要居民是爱尔兰移民和他们的子孙。在地理位置上,这里曾经是Lachine运河北部St.Ann小区的一部分,这个小区北部以Notre-Dame街为界,东面是McGill街。在1840年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之前,这里曾经是蒙特利尔老城最早最大的延伸社区。词源Griffintown的名称来自人民Mary Griffin。
1799年,Griffin从Thomas McCord企业获得了这片土地。1804年,这位女士聘请测绘师Louis Charland将这片土地重新划分,并且规划了一些街道。Griffin的丈夫Robert先生是一家肥皂厂的业主。在经营自己产业的同时,1817年 ,他又加盟蒙特利尔银行,成为该银行第一位雇员。
历史
Griffintown最早的居民是十九世纪爱尔兰裔普通移民劳工,他们大多没有一技之长。这些移民前辈来这里开凿运河,建设工厂,建造维克多利亚大桥,铺设铁路,还参与了蒙特利尔港口的建设。这个爱尔兰裔社区主要集中在St. Ann天主教教堂附近居住。这座教堂是1854年建成开放的,位于当时的McCord (现在的 Mountain Street)大街与Basin大街的街角。这里有一处叫Gallery Square的地方,这个地名取自Gallery兄弟:本地最大的面包商John Daniel Gallery及其兄弟、蒙特利尔市议员Daniel Gallery,后者还是本地学校专员、国会自由党议员。
二十世纪初,这里的爱尔兰人逐渐被犹太人、意大利人、乌克兰人、法语族裔移民等替代。从1941年开始,爱尔兰人就成为这个社区的少数族裔。从1950年开始的战后经济萧条使这里的人口大量减少。
从1959年开始Lachine运河的航运地位也大大降低。1962年,Griffintown被称为“轻工业”社区。进入60年代之后,很多工厂被拆除,为Bonaventure Expressway(现在的10号高速公路)和停车场腾地方。1970年,St. Ann教堂也被拆除,变成了现在的Parc Griffintown-St-Ann公园。
在这个公园里面,有几段St. Ann教堂的地基仍然清晰可见。公园的长椅正式教堂内长椅的位置。到1971年,Griffintown的居民只有810人。1990年,这一带改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