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蒙特利尔同性恋者大游行


蒙特利尔同性恋者大游行这种说法在汉语中虽然一直不曾有过任何变化,可是在英语和法语中,却数次更换说法。刚开始的时候,这种活动被称为Gay Pride,后来改为Lesbian & Gay Pride,后来又改为LGBT Pride,最新的说法为Marche des fiertés。这种活动的初衷是同性恋者为了争取性取向自由和平等,现在,既然这种平等观念已经几乎全部被主流社会接纳,这样的游行也就成为展现本地多元文化的一次盛会了。所以,虽然我们华人仍然习惯将这样的活动称为“同性恋者大游行”,而实际上参与的人士,已经不仅仅限于同性恋者了,还有双性恋者等所有非异性恋者。

源头

1969年6月,一些女性同性恋者、异性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变性人士社团聚集在一起,对抗纽约警察查封Stonewall Inn同性恋酒吧,与防爆警察发生连续数日的激烈暴力冲突,史称Stonewall暴乱。这次暴乱后来被公认为非主流性取向人士争取平等和自由的开始。

后来,一位名为Brenda Howard的双性恋人士,发起了名为“同性恋者解放阵线(Gay Liberation Font)”和“同性恋者联盟(Gay Activists Alliance)”两个组织,非主流性取向者公开为自己的权益呐喊,纪念暴乱发生一周年。之后,1970年6月28日,在纽约市,同性恋人士组织了一次名为Christopher Street Liberation Parade游行,与此同时,在三藩市和洛杉矶都举行了类似的游行。1972年4月29日,德国明斯特(德语:Münster)也举行了欧洲同性恋者首次大游行,参加游行的有两百多人。之后,每年5月或者6月,全球很多地方的同性恋者都会组织以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的大游行。

蒙特利尔同性恋者维权运动

在蒙特利尔这座北美最大的双语城市,虽然现在同性恋者至少在法律层面上获得了与异性恋者同等的权利,但是,要消除全社会对这个非主流人群的冷眼,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和奋斗。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次同性恋维权运动历程中的大事件。

1969年,通过一个综合法案(Omnibus Bill), Pierre Elliott Trudeau政府对同性恋行为去罪化。在此之前,尽管蒙特利尔市中心有几家专门为同性恋人士提供服务的酒吧,很多魁北克省的同性恋男女仍然不敢公开自己的性取向,他们承受着很大的社会压力,生活在阴影和自我封闭之中。当然,也有几位被同性恋人士推崇为英雄的人士,公开为同性恋者权利呐喊,其中最著名的有Armand Monroe。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 ,为了“清理”市容,以迎接奥运会,当时的市长Jean Drapeau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准备清除一些位于市中心的同性恋者联谊机构。很快,好几家同性恋者经常光顾的地方被盯上,首当其中的是Aquariu Sauna, 1975年,一位警察袭击了这家小店,紧跟着,Club Gaths、Cristal Sauna等,都遭到袭击。1976年3月14日到21日,Sauna Nepture、 Taureau d’Or、 the Studio 1、 the Stork Club以及 Jilly’s等都遭到袭击,其中一些被罚款,还有一些在莫名其妙的费用压力下被迫关闭。从1970年的所谓十月危机之后,魁北克省内展开了大搜捕,很多同性恋者俱乐部的老板和业主都被波及。1970年6月份,蒙特利尔同性恋者成立了同性恋反压迫委员会(Comité homosexuel antirépression (CHAR))社团,抱团抗拒袭击行为,有三百多人上街维权。同年10月份,这个社团正式更名为魁北克省同性恋者权利保护协会(Association pour les droits des gai(e)s du Québec (AD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