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最佳安家立业之地:蒙特利尔西岛Pointe-Claire市
与西岛其它市镇的功能相似,Pointe-Claire市也是蒙特利尔市的“卧室”,居住功能居于第一位;但是,这座小城的经济比西岛其它城镇更活跃,尤其是零售业、灯光设备制造业、工商业楼宇出租业等。小城有很多旅游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当属Pointe-Claire风磨,这个风磨同时也是这座城市的重要标志。
历史
1669年,Nicolas Perrot在自己的作品中首次描述了Pointe-Claire这个地方。1686年, Pointe-Claire作为地名首次出现在地图上。虽然早在1613年,Samuel de Champlain就泛舟到达过这里,但他在报告中并没有提到什么可以看得见的村子和房舍。Pointe-Claire地名主要指半岛、或者风磨、修道院、Saint-Joachim de Pointe-Claire Church教堂所在的凸出位置。这一片凸出土地一直延伸到Saint-Louis,站在这里,周围景致尽收眼底。
1684年,这里出现了第一次土地分封,第一位领主是Pierre Cabassier,当时封出去的土地仅是Pointe Charlebois东面的一小片土地。在领主体制之下,圣胥尔比斯宣道会(Society of Saint-Sulpice)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风磨,方便移民加工食物,而移民又通过加工粮食而向教会支付一些费用。
1707年,因为1701年的蒙特利尔和解条约已经生效多年,在当时的地区行政长官Jacques Raudot的命令下,从Dorval到蒙特利尔岛西端开辟了一条名为“国王之路(Chemin du Roy)”的道路。随之,这个郊区被一分为三:St. Rémy (现在的Boulevard-des-Sources)、St. Jean 和 St. Charles。在St. Rémy与St. Jean之间,有33片分封土地,共计大约20亩到30亩。那时候,Pointe-Claire只能用船才能够到达。
1713年,教会在这里创建了一个教区,管理范围包括Pointe-Claire及大部分西岛地区。1714年,在地形向湖泊凸出的位置建设了一座教堂,这座教堂一直保存至今。多年以来,这里一直是巡回传教士来往的地方,教堂最早的名称是Sain-Francois-de-Sales教堂,但是,在教堂建成半年之后,又更名为Saint-Joachim教堂。教堂全部用石头建成,四面环水,成为占地两亩(7000平房米)的要塞。这座教堂也是Beauharnois总督防御易洛魁人侵扰的重要据点。与此同时,这里也是探险者的临时补给站和避难所。
1728年到1929年,要塞周围又出现了一个铁匠铺和木工作坊。1765年,这一带有783个居民,74片分封土地分别属于35位地主,木质房屋和石头房屋的总数量为19栋。
1854年Saint-Joachim-de-la-Pointe-Claire市政机构建立,稍后改名为Pointe-Claire。
1855年,加拿大主干铁路延伸到这里,把Pointe-Claire与蒙特利尔连接起来。这项工程为Pointe-Claire带来了更多的移民,从而加快了这里的开发。工业化进程不仅仅促进了这里的繁荣,而且为原来的农业居民提供了近便的市场。1893年, Otto Frederick Lilly购得Saint Jean一代的土地,这里的城市化随之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